忘掉你的平庸词汇用这40个高级词,落笔稳赢
九月输出期准研究生们备考如何呢, 目前答题大白话并没有关系,所有人都不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训练出完美破题的论述技能,因此更多时候,我们确实需要一些漂亮的表达包装自己(看起来略显)贫瘠的思想。
更重要的是,词汇的记忆不仅简单方便,花费时间少,更重要的,高级词汇的使用频率极高,名解、论述、简答、实务等等,记下一两眼的词汇很多时候可以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
今天给大家整理如下高级替换词,释义+例句引用,答题秒变高大上。
40个
新闻传播学高级词汇大盘点
1
触媒
释义:
触发作者产生灵感和创作冲动的媒介。可理解为“灵感来源”。
例句:
1.在文化社会学意义上, 事件是创伤情感的凝结点, 也是记忆的起点和触媒。
2.如果新闻业是文化转型和国家建设的触媒, 新闻教育就是培养有社会承担的报人最有效的方式。
2
内爆
释义:
内爆作为一个理论术语,肇始于媒介环境学派的麦克卢汉。麦克卢汉认为内爆发生于口传媒介、文字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三阶段中的最后一个阶段。他认为内爆是新媒介的大量爆发带来感知和认知模式的变化,进而创造了新的物质和文化环境的社会现象。
内爆通常用于描述科技领域中一种快速且广泛的技术变革而造成的媒介、文化与思维的改变。
例句:
内爆所带来的后果是技术之下的人们对真实的切肤体验以及真实本身的消失殆尽
3
促逼
释义:
海德格尔技术哲学中的概念。
海德格尔认为,技术对自然的“促逼”意味着自然不再以自然状态呈现,而是被推到了非自然的状态里。因此,“促逼”有掌控、操控和改造的意味,且是非常急切地参与对自然的驾驭。
日常使用可以指一种被推动、被改变的状态,可替换促使、使......改变等概念。
例句:
1.人工智能虽赋能教师教育教学革新,但也因此将教师的教学活动和自身专业发展限制在刻板的结构之中,以订造的方式促逼着教师如何为之,最终使教师沦为技术的“持存物”。
2.久而久之,在技术的促逼与摆置下,这些教师变成了有算法可循的“量化物”,学生也随之变成教师眼里可量化的数据。
4
存续
释义:
存在并持续。
例句:
当前对建设性新闻的讨论不是为了解决它的未来存续问题,而是借助它来理解正在变革中的新闻业。
5
范式
释义:
范式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具有共通性的研究理念、价值取向、研究规范以及所遵循的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等的总和。
在日常使用时可以理解为系统性的模式,一定程度上可与模式等词替换。
例句:
传媒教育形态须因应传媒业态变迁而演变, 现有传媒教育范式应向智能传媒教育范式转移, 以“传媒+”为学科专业建设的基本遵循
6
归摄
释义:
归纳、摄取,可替换归纳为、总结为等词语
例句:
1.在数字传播环境下,个体数字生活兴起,个体见闻、社交、趣事等被归摄为一个个片断融入时间之中,对当事者来说是一种生活世界的“归档”。
2.康德认为,图式是介于知性和感性之间的第三者,是知性的概念将感性的表象归摄于其下时所必需的条件。
7
肌理
释义:
原指肌肤的纹理,后来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在书面语中有脉络、关联的意思。
例句:
1.由于没有体现城市文化、自然资源和社会面貌的本质特征, 这些命名蜕变为叙事霸权与概念标签, 肢解了城市自然延续的肌理。
2.如果我们透过传播活动追踪个体和社会的时间轨迹,可能会发现生活世界及社会世界丰富的肌理并获得无限的解释。
8
建构/解构
建构:
借用自建筑学的词语,原指建筑起一种构造,现有美化,建立,建全,使...形成的意思。
解构:
解构,或译为“结构分解”,是后结构主义提出的一种批评方法,现用来代指分解、消解、拆解、揭示等意涵,通常与神话、权威等词连用。
例句:
1.形形色色的新媒体已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信息集散枢纽, 它们在建构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对于营销与广告来说, 大数据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方面解构了传统的体系, 同时, 却又重构了全新的可能。
3.随着社会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媒介技术的智能化更新迭代,以及网络舆论场域内部的关系重构,网络舆论生态也发生剧烈变化。
9
景观/奇观
景观:
源自德波的《景观社会》。德波认为, “在现代生产条件无所不在的社会, 生活本身展现为景观 (spectacles) 的庞大堆聚。我们在论述的时候可以用来形容一种现象。如媒介景观、文化景观。
奇观:
翻自道格拉斯·凯勒的《媒体奇观》。“媒体奇观是那些能体现当代社会基本价值观、引导个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并将当代社会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戏剧化的媒体文化现象。
”媒体奇观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具体表现一般为“盛大场面”、“名人文化”、“娱乐经济”。可用来论述娱乐综艺节目、戏剧化的媒介现象等。
特征:
媒体聚焦、名人化、表征权力冲突。
相较于景观,奇观更强调戏剧性。
例句:
1.国庆阅兵作为盛大的媒介景观, 聚集了多种具有高度吸引力的情感和价值观, 一方面通过促使大众信念中的感情流向一个共同的目标,以提高积聚民意的效率;另一方面如同一块巨大而干燥的海绵, 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民意之泉中流淌出的政治认同, 从而提高获取民意的效率。
2.在娱乐经济的全面冲击下,中国社会文化娱乐化程度以及公众的娱乐期待都越走越远,媒体文化依凭其连接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和日常生活领域的“轴心势力”的优势地位,使媒体奇观得以迅速蔓延。
10
拒斥
释义:
可替换拒绝、排斥、反对等词语。
例句:
1.在此种需求中的用户对特定的内容形成了怎样的感情色彩, 是拒斥的, 还是接受的, 抑或是强烈需要的?
2.面对90年代以来新的文化与文艺状态, 许多学者采取消极回避或情绪化拒斥的态度, 不能也不想在学理上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11
锚定
释义:
用锚定桩(如将臂式起重机或挖泥机)锚住或稳定住,现在一般指选择、确定、划定的意思。
例句:
1.正因为帝吧的这种半真半假的高级黑加自嘲的表达, 使意义具有流动的多义性与暧昧性, 很难将其锚定在一处。
2.小镇青年在媒介的逻辑下生存,同时既有的群体依然发挥着原有的锚定作用,为其生活提供基本参照系。
12
惯例
释义:
应用于媒介生产中的新闻专业主义研究中,以探究媒体组织内部在进行信息生产时反复出现却未必被反思的实践意识。
例句:
所有的电影类型都有自己的一套符码和惯例,其叙事形式受到这些规则的支配。
13
迷思
释义:
“迷思”一词起源于古希腊单词μθο(mythos),又意译为神话、幻想、故事、虚构的人或事,泛指人类无法以科学方法验证的领域或现象,强调其非科学、属幻想的,无法结合现实的主观价值。
迷思的存在主要强调其批判现实的主观价值。所以在使用时迷思可以表示一种过度崇拜、过度追捧的现象等。
例句:
我们应该进一步破除当下主流媒体及其营造的主流舆论场中的技术迷思,改变“唯技术”的观念。
14
耦合
释义:
物理概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两种运动形式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可代指“结合”、“联合”、“融合”。
例句:
1.媒介技术、话题事件与结构情境能否在特定事件活动中实现关联耦合, 并催生一种新的互动模式, 是解释网络社群形成与维续能力差异的主要机制。
2.认知是一个系统的动力涌现,同时涉及大脑、身体和世界之间相互复杂作用,而不仅仅是大脑中的一个孤立事件。具身心智的认知活动同时和情境相耦合,动力系统即是探索此类耦合情况下认知发展进化的动力机制。
15
嵌入
释义:
原意指牢固地或深深地固定、树立或指紧紧地埋入。在使用时可以指深入、渗入、全面进入等概念,如技术嵌入等。
例句:
1.事实上,农民自媒体人也嵌入在人与非人组成的行动者网络中,除了个体智慧和能动性的施展,网络平台提供的技术工具、家乡的文化环境、社会人际关系都影响和制约着其内容生产
2.因此,一种文化形态或媒介形态只有深深嵌入到社会结构和变迁之中,才可能在农村社会生根发芽。
16
祛魅
释义:
祛魅(disenchantment)由马克斯·韦伯指出。现可用来表示“去神圣化”、“解构话语权威”的含义。
例句:
1.尽管“种草带货”的方式多种多样,多数网红也并没有想象得那样成功,而且可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种草带货”的神话一定会袪魅并让位于下一个来自5G时代的消费神话。
2.传统媒体时代严肃、线性和静止的“说服型”政治话语体系在新媒体时代被公众以娱乐化处理、置换解读语境等解读策略所取代, 从去权威性、严肃性及变更事实性信息两方面进行着“视觉祛魅”。
17
让渡
释义:
让渡具有出让、让与、交付的涵义,常用于权利让渡、价值让渡、利益让渡等。
例句:
互联网和新技术将村民置入一种技术性秩序内,使得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关系、组织结构和生活方式被重构“乡村影像”实践则更具有反思性。在观看政治上,乡村影像旨在突破原有对乡村的遐想和奇观阐释,将摄像权力让渡给村民,使其进一步认识影像作为集体记忆的意义。
18
生态
释义:
指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指某种系统、组织,如舆论生态、媒介生态等。
例句:
1.今天,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VR/AR等技术, 正在推动新一轮传媒业生态的重构。
2.新闻分发系统生态的重构, 需要伴随着新闻传播秩序的重建, 但这一重建不完全建立在传统媒体时代的传播管理制度及思路上。
19
收编
释义:
收纳并改编,可一定程度上替换收纳、接纳、使改变,使成为自己的一部分等概念。
例句:
表面上,人们拥有选择媒介和信息的自主权,但在资本和权力编制下的智能算法不断把个体时间收编,甚至以某一类主题的形式固定在特定的时空序列之中。
20
形塑/构
释义:
塑造,使……呈现。
例句:
和媒介理论动辄从媒介视角进行文明的历史分期不同,媒介化理论试图回答的是一个特定的社会历史时期中媒介逻辑对社会实践的形塑。
21
驯化
释义:
驯化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当中出现的一种文明进步行为。是将野生的动物和植物的自然繁殖过程变为人工控制下的过程。在新闻传播领域内引申人为对技术的控制。可替换规训、使......受影响而......
日常使用时,驯化有时可与规训同用
例句:
1.算法能够驯化其他行动者、塑造以算法为中心的自媒体生产网络。各行动者获得技术赋能的同时也接受算法规则的驯化,技术逻辑被内化为平台职责与行业规律。
(2)在数字时代,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know thyself),人们往往“自愿”将个人信息数字化以寻求技术便利。然而,这种数据转化事实上在无形中使个体被技术系统驯化。
22
样态
释义:
模样状态。可与“样式”、“样貌”等词替换。
例句:
网络图像传播的社交化是图像传播在网络技术基础之上发生的整体性变化,体现于图像本身以及图像生产、传播与消费的整个过程。就图像本身而言,网络图像的社交化形式不断更新,带来新的观看方式,形成了全新的传播样态。
23
异化
释义:
相似或相同的事物逐渐变得不相似或不相同。德国古典哲学中指主体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分裂出它的对立面,变成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可一定程度上表示使......不正常/极端化。
例句:
1.在子代对亲代日益频繁的文化反哺过程中, 施教与受教角色的互换非但没有对家庭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反而富有建设性地改造了被 “三纲五常” 固化异化的亲子关系。
2.当互联网的开放与互动被打破,走向了封闭和垄断,异化就不可避免.
24
圆形/全景监狱
释义:
由边沁提出,福柯发展。其核心概念围绕权力和控制,强调权力不是通过暴力手段,而是通过理性的心理暗示得以实现。多与“隐私”、“被监视”等联系在一起。
例句:
数字化信息在时间上的延续与在空间上的扩散,也可能带来永恒的圆形监狱。数字世界里个人的“黑历史”很难完全抹去,个体间相互的监视、机构对个体的监视,也会因这些数字化记录变得更简单、持久。
25
宰制
释义:
可一定程度上替换“控制”、“主导”、“统治”等词。
例句:
1.这种框架导致的结果必然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结论,即:传播业受到政治与经济权力的宰制。
2.那些米德曾注意到的引发代沟的技术——如电视、人造卫星、计算机等信息传播技术 (ICT) ——狂飙突进, 已然升级为数字化、网络化和媒介化社会的“宰制性”力量。
26
展演
释义:
表演,呈现,可替换展示、表演、呈现等词。
例句:
1.在具体实践中, 这种格局之转化体现为当下诸多政论纪录片往往倾向于摒弃过往成绩汇报式的展演思路, 取而代之的是偏向于受众本位的生态意识和民生关怀。
2.根据米德的自我理论, 粉丝们展演炫示, 是“主我”在行动与表达, 而在他人的目光与评价中, “客我”得以静观与反思。
27
解蔽
释义:
使显现出来。
例句:
1.恰如波普尔的“探照灯”比喻一样, 眼睛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乃是一种“探照灯”那样的照明过程, “照到哪里哪里亮”, 事物从纷乱遮蔽的状态中向我们的视觉开始解蔽。
28
褶皱
释义:
什么是褶子?它是德勒兹思想中最重要的概念,德勒兹认为褶子成为对抗规划的越界符号:由多重殊异点所构成的褶子是对规则线的逆反,代表着潜在、分化、事件、可能性……“布满异质点的‘皱褶’,不是规则线,而应该是‘分歧线’(lignes ivergentes)
例句:
从平面角度看,皱褶也是混沌的剖面图。它是点的偶然部署,某种内在性平面所产生的结果。”褶子代表着永无止境的运动过程,既不断开启下一个褶子,又不断折返自身。
29
自我
释义:
传播不仅是“自我”形成的基础,传播还建构了社会,社会有机体的形成在传播和互动中得以可能。“自我”的概念启发利米德关于主我、客我的分析
例句:
“所有形式的符号化行为都可以成为维持自我一致性的手段。”
30
装置
释义:
常常代指技术、设备等。
例句:
表演式抗争剧目激活并征用了一系列极具社会情感基础的伦理仪式 (如“下跪”“祭拜”“自残”“死亡”等) , 从而将身体置于一种表演型的仪式装置中, 最终“以仪式的方式”赋予身体一定的抗争意义。
31
正和博弈
释义:
在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如果人们能从对方的利益出发,便能使人际交往达到互利互惠的正和博弈状态。也就是说,在人际交往中达到双赢的效果。
例句:
风险感知也可以与自我效能等其他因素协同作用,呈现为正和博弈,共同调节信息质量、信源质量与用户健康信息搜寻行为之间的关系。
32
液态
释义:
流动的,不固定的,可联系去中心化、个体化
例句:
液态社会的复杂性让新闻业充满了不确定性,新闻文本形态催生了“微内容“,传播主体逐渐大众化、零散化,受众的阅读体验更加强调瞬时性。
33
场域
释义:
布尔迪厄将场域定义为位置间客观关系的一网络或一个形构,这些位置是经过客观限定的。”
例句:
进一步地说,数字技术带来的新社会传播构造所引发的媒介场域重塑,其实不仅是传媒业生态格局的改变,更深刻的是新兴媒体代替传统媒体成为传媒场域主导力量,这一格局变迁背后所展示的媒介业角色担当、社会定位与发展逻辑的变化,即传媒业价值重心的转移。
34
式微
释义:
逐渐没落
例句:
当视频语言培育的具象立体思维已成定势时,文字语言培育的抽象线性思维则可能式微。
35
失焦
释义:
原是摄影中的一种拍摄技法。清晰的成像对应着一个固定的焦距,若超出这个焦距,物体的成像就会模糊,从而产生失焦现象。现通常使用舆论失焦。
例句:
靠挖隐私、蹭热点、搭便车吸引受众眼球,这不仅带来了不良的社会风气,而且容易造成舆论失焦,使得核心内容被受众所忽视,并干扰主流媒体的正向议题深入,舆论引导面临困境
36
缺位
释义:
失责、职位空缺
例句:
事件发酵初期,权威信息滞后,无法满足民众需求,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民众对主流媒体的期待,民众开始通过其他非正式渠道获取信息,权威信息缺位成为谣言产生的根源。
37
情动
释义:
凯斯琳·斯图尔特(Kathleen Stewart)将情动定义为一种即时的感觉状态。她认为情动所具备的流动与循环特性使其可以通过身体、梦境、表演等体验形式来实现,而不再与意义捆绑。具体来说,就是一种前意识的情感共振,预示着一种对于社会秩序的打破甚至不协调。
释义:
很多人把Chiikawa当作“宝宝”来养育,这是一种同情打工人的情动,他们将Chiikawa视为一种情感寄托、一种精神疗愈。
38
潜网
释义:
任何处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传播媒介都担负着社会控制的职能,而这类控制往往是一种潜移默化、不易察觉的过程,用一个形象化的词来概括就叫“潜网”。
例句:
任何一个媒体机构,他们为了维护秩序和加强凝聚力、保持价值体系的一致,都会有没有明确的解释和明文规定,但暗中存在的“潜网”。从反面来说,“潜网”很容易让人们难以随便施展,个性受到打压,最终所有人会变得同老记者一样循规蹈矩,安分守己。
39
桥接
释义:
这一概念通常有两方面的内涵。第一,它可以指跨文化传播实践中传播主体通过不同的语言和非语言策略使不同意义得以在具体语境下实现暂时性协调的一种状态或机制,其意涵与文化研究中的“接合 ( articulate /articulation)”十分接近,唯理论化色彩较弱、效果指向更强。
第二,它还可以指具有特定文化身份特征的个体或群体,这些个体或群体往往由于掌握多个文化的相关知识、对多个文化拥有情感上的认同,而天然成为跨文化 “桥接”得以成功的重要元素。
例句:
双重身份认同既是桥接社群所具备的一种客观的文化状态,也是这一群体所拥有的排他性文化资源。在这种双重身份认同中,无论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哪个居于主体地位、哪个居于客体地位,在跨文化传播实践中都可以转化为来自两种文化的故事的积极、主动的 “桥接”的动力。
40
居间
释义:
有学者认为,在缺席与在场、远与近、存在与灵魂的“中间”,存在着的不是别的什么,而是一种媒介关系。居间,意味着关系的生成。媒介通过“居间”的方式将自己所联结的元素转化为媒介物,并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生成了某种向度的世界。
例句:
一种新的存在论——姑且可以称为“媒介本体论”被设想出来,它反对天然主体的存在以及主客体二元关系,也反对将主体作为分析世界的中心和起点,而是以媒介的“居间”为起点,强调媒介的联结性和生成性,生成了以某种方式运作的世界。媒介本体论将媒介的“居间”理解为一种本体,是借助媒介概念而进行的存在论思考。
“爱传播
九月开学大促
”9.1 - 9.30
爱传播金牌课程
王牌教辅
【九月促销盛宴】
大促通通直降价🚀
答题班现在入手即可享受早鸟价1899(优惠截止至8月25日)获得一份保姆级答题冲刺班!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一键get!
有事没事找爱传播小助手
知知
小S
早早
卷卷
胖胖
小E
往期推荐:
文化出海、舆论、算法、网络治理……8月的热点竟涵盖90%的新传考点!
“媒体融合”10周年,考察概率直翻一番!| 专题保分变简单06
欢迎加入爱传播考研群
2025新传全国考研:416887440
微博ID:爱传播新传考研
知乎/小红书:播播考新传
英语长难句学习:公众号英语小卖部
喜马拉雅ID:爱传播考研
投诉通道:aichuanbo2020(请加小九微信)